购彩中心app官网下载安装登录 - 购彩中心app官网下载安装下载app
■ 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戴晓蓉 易东 通讯员 李宇
向海而生,向海而兴。近年来,深圳启动蓝色经济“引擎”,推动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在国家邮轮旅游政策环境日趋优越的形势和发展机遇下,深圳邮轮产业发展前景更加广阔。
11月25日,由深圳市人民政府、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共同主办,中国交通运输协会邮轮游艇分会、深圳市交通运输局、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政府、招商蛇口工业区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承办的2023第十六届中国邮轮产业发展大会在深圳南山开幕,中国邮轮游艇游船产业联盟同时揭牌。此次大会的主题为“深圳扬航,邮遍全球”,旨在进一步加快推动深圳邮轮产业、游轮旅游发展,增强新兴产业竞争力、创新力,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谱写海洋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蓄势而发 共建邮轮产业发展新格局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也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依托,邮轮产业是海洋经济产业中的一张“名片”。2018年以来,国家各部委三次联合出台、发布、下发促进邮轮产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体现了中央对发展邮轮产业的高度重视,为中国发展邮轮经济明确了大方向。
随着11月4日在中国建造的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交付命名;全球最大家族邮轮企业之一的MSC地中海邮轮宣布将于2024年重磅回归中国;被誉为“亚洲游轮之最”的皇家加勒比旗下16.9万吨超大豪华邮轮“海洋光谱号”宣布将于2024年重返中国;招商维京游轮近日宣布将于2024年推出3条出境环游新航线,并首次将韩国济州岛纳入出境环游航线目的地;亚洲邮轮经济重回全球邮轮产业发展的话题中心,尤其国际邮轮协会(CLIA)等一致看好中国邮轮产业的发展前景。
本届邮轮大会为期3天,除举办别开生面的邮轮开幕式,还举办了政策与经济论坛、行业领导者论坛、邮轮港口沙龙、邮轮修造及配套产业论坛、邮轮人才教育与发展峰会等系列活动,促进国际邮轮、中资邮轮携手共进,进一步构架中国乃至亚洲邮轮产业链供应链,推动深圳、中国、亚洲邮轮产业可持续发展。
同时,大会期间,中国邮轮游艇游船产业联盟在深圳揭牌,地中海MSC和和平之船两家国际邮轮公司正式与深圳邮轮母港签约,两家邮轮服务企业落户南山以及“招商伊敦”号于11月26日举行越南-香港航线首航仪式。
“邮”遍全球 深圳打造蓝色经济新名片
深圳的邮轮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记者从深圳市交通运输局获悉,2016年11月开港的深圳蛇口邮轮母港,是华南地区唯一集海、陆、空、铁于一体的现代化国际邮轮母港,目前已与12家国际知名邮轮公司、19艘豪华邮轮合作,航线覆盖34个国家(地区)的港口。2018年和2019年邮轮旅客接待量均位居全国第四。
近年来,深圳市出台了一系列针对邮轮企业的产业资金扶持政策。深圳市交通运输局2022年1月出台《深圳市交通运输专项资金港航业领域资助资金实施细则》,深圳前海管理局于2022年6月出台了《深圳市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管理局促进商贸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办法》,从邮轮企业落户、运营团体资助、邮轮登记资助、邮轮航次资助等多方面对邮轮企业进行扶持。
为了进一步促进深圳邮轮产业发展,在深圳市交通运输局的积极协调下,招商蛇口与维京游轮成立的招商局维京游轮有限公司在深圳前海注册,运营我国首艘也是目前唯一一艘五星红旗豪华游轮“招商伊敦”号。2021年10月1日,“招商伊敦”号首个深圳-三亚-深圳航次顺利开航,实现了国内首条五星红旗游轮沿海航线的开通。截至目前“招商伊敦”号已开通深圳至上海、深圳至海南、深圳至厦门、广东省内沿海等多条国内邮轮航线,其中深圳至上海航线已被交通运输部评为国内水上旅游精品航线。
面向未来 搭建产业腾飞新“平台”
此次大会期间,两场政府与企业的对话交流会格外引人瞩目。
为进一步研究优化外国旅游团邮轮入境免签政策,充分发挥政策服务促进邮轮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积极作用,今年邮轮大会组委会重磅推出了外国团体邮轮入境免签政策座谈会,邀请国家移民管理局外国人管理司指导交流,重点介绍了邮轮入境免签政策试点工作的基本情况、存在的问题,以及各地邮轮入境免签的需求和未来发展建议等。
此外,国家海事局船员处和大会组织者中国交通运输协会邮轮游艇分会联合召开邮轮船员发展专题座谈会,了解邮轮船员外派工作的基本情况,听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未来发展建议。
据了解,中国邮轮产业发展大会与中国邮轮经济同步发展,自2006年创办以来,已分别在上海、北京、天津、厦门、三亚、深圳(香港)、广州七个城市成功举办了十五届,大会对促进我国邮轮产业链供应链的初步构架和国际接轨发挥了重要作用。
【编辑:刘阳禾】
中新网北京11月27日电 (记者 应妮)好的科普科幻作品可以激发青少年的科学兴趣,引领他们步入科学世界。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主办、北京元宇科幻未来技术研究院协办的“发掘少儿科普科幻创作及出版潜力,助力科普科幻高质量发展”主题沙龙26日在京举行。
著名科幻作家、北京元宇科幻未来技术研究院院长刘慈欣在线上发言。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供图
著名科幻作家、北京元宇科幻未来技术研究院院长刘慈欣在线上发言。他认为有一门基础教育领域尚未涵盖的学科——未来学,应该首先被列入科普科幻教育的体系。“我们必须引导青少年思考:未来世界会是怎样的?它还有可能是别的样子吗?我们可以适应或改变未来吗?为了让未来更美好,我们可以做些什么?这就是最基本的未来学思维。可以说,未来学和科幻本来就是一体两面的。”他以何明瀚的《恒星异客》为例,作品以“星际女孩”的成长史为线索,向小读者们展示了一幅浩瀚璀璨的、宇宙格局下的未来图景。这样的作品可以挖掘和拓展的内容就非常多了。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理事长吴季认为,少儿科幻必须做到语言和故事内容能配合读者的年龄段,《恒星异客》就具备这种独特性。他特别强调硬科幻作品中的科技内容也要遵循科学的基本规律,“从数学、物理、化学的普适性,生物演化的逻辑性,以及科技与社会文明的相关性来看,科幻作家在创作的时候应该给予关注。个人认为,只有符合这些规律的作品才更有生命力,在这些规律的指导下仍然有很大的创作空间和想象空间,但是需要我们用创新的思维来努力探索。”
少儿科幻作品《恒星异客》书封。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供图
少儿科幻作家何明瀚从一个少儿科幻作者的角度分享了自己的体会:“任何形式的艺术创作,只要它在创作时就明确地要面向少年儿童,就天然地需要创作者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一部好的少儿科幻作品,在追求艺术性的同时,还必须兼顾教育性。”他表示,《恒星异客》的主题是人类彼此之间无法心灵相通这一千古难题。这套书中讲各种各样的外星人,讲一场残酷的星际战争,讲种族之间的分歧与沟通,其实都是在反思人类,要如何克服自己的先天不足,真正走向理解与和平?脑机接口能否解决人类沟通问题,还是会造成更大的麻烦?人工智能到底会带来什么改变?这些大命题都可以拆分,让孩子自主去整合和思考。
“发掘少儿科普科幻创作及出版潜力,助力科普科幻高质量发展”主题沙龙现场嘉宾合影。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供图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执行董事(社长)、党委书记刘祚臣表示,科幻作品在提高国民科学素养,特别是青少年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该社参与主办的“鲲鹏青少年科幻文学奖”至今已连续举办三届,每届都有2万多篇的投稿,中国青少年对科幻创作的热情十分高涨。《恒星异客》是写给中国孩子的科幻启蒙之作,前沿的科学概念,非凡的想象力,扣人心弦的故事,以及充满中国元素的表达,使它在纷繁的少儿科幻作品中独具魅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