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彩中心app官网下载安装玩法-购彩中心app官网下载安装平台
南方日报讯 (记者/李凤祥 通讯员/符信)11月25日至26日,省长王伟中率广东省政府代表团到上海市学习考察,实地感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黄浦江畔的生动演绎,认真学习借鉴上海先进经验,携手推进粤沪合作纵深发展,共同为改革开放大局、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大贡献。上海市市长龚正参加活动。
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和初心始发地。代表团一行抵达上海的第一时间,就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直奔中共一大纪念馆,结合开展主题教育,瞻仰石库门会址,回到党出发的“原点”,深刻感悟伟大建党精神,受到了一次触及灵魂的思想政治洗礼,进一步激发起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强烈使命感和责任感。
25日下午,龚正与王伟中一行进行会谈交流。
龚正代表上海市委、市政府,对广东长期以来给予上海发展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谢。他说,近年来,广东省委、省政府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开拓进取、真抓实干,推动广东经济实力实现大步跨越,改革开放迸发强劲活力,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人民群众获得感持续提升,广东敢为人先、务实进取的精神,创造的好经验好做法,都值得上海学习借鉴。当前,上海正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努力在新征程上继续当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上海和广东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大局中都担负着重要使命,面临诸多共同课题,合作空间非常广阔。希望在深化高质量发展上相互赋能,在推动改革开放上携手并进,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上同题共答,进一步推动沪粤交流合作再上新台阶,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作出沪粤更大贡献。
王伟中代表广东省委、省政府,对上海给予广东发展的关心和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他说,上海是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长期以来为国家建设和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近年来,上海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聚力建设“五个中心”、强化“四大功能”,高质量发展结出丰硕成果。我们一路上感受到国际大都市上海的蓬勃活力、强劲动力,感受到上海发展的日新月异、春潮涌动。作为享誉世界的东方明珠,上海锚定一流、引领发展的大格局,放眼全球、包容开放的大胸襟,创新驱动、研产融合的大手笔,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当前,广东正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1310”具体部署,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全力抓好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百千万工程”、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制造业当家、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等重点工作,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我们将与上海一道,强化粤港澳大湾区与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等重大战略对接,加强两省市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深化浦东新区等与横琴、前海、南沙、河套等重大平台合作,在产业发展上互促互补、在科技创新上聚力攻坚,共同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为全国发展大局作出更大贡献。
浦东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面旗帜。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浦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最生动的实践写照。代表团一行来到浦东新区,实地考察上海中心大厦、陆家嘴金融城、浦东展览馆、张江科学城,认真听取浦东发展情况介绍,深刻感受浦东开发开放30多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进一步坚定在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科技自立自强能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的信心决心。
代表团还来到徐汇滨江、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深入学习考察上海城市规划建设、推动城区形态和公共空间更新再造等工作。
上海市领导朱芝松、张小宏、刘多;广东省领导张虎、王曦、张新、陈良贤,及省直部门、21个地级以上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参加活动。 【编辑:姜雨薇】
“家园之声”2023年中国—东盟系列国际媒体采访团在印尼举行交流活动
中印青年人深入探讨如何加强未来交流合作
中国日报网11月26日电 22日,“家园之声”2023年中国—东盟系列国际媒体采访团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布拉加街举办交流活动,活动期间,来自新华社、中国新闻社、安塔拉通讯社、印度尼西亚电视台、雅加达邮报、罗盘报等中国、印尼两国的记者,以及中国留学生、华人华侨自媒体畅所欲言,深入分享和探讨了未来媒体与青年该如何搭建两国交流合作的桥梁。
活动上,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公派巴查查兰大学(Universitas Padjadjaran,简称UNPAD)的留学生李天畅首先做了分享。在他看来,印尼是一个具有多元文化的国家。在这个热带国度中有很多的文化瑰宝等待人们去发现。青年需要做的不仅仅是看到和理解这些文化瑰宝的美丽,更要把它们介绍给同胞们,因为真正的美的事物值得被看见。作为一个印尼语专业学生,在观察中印尼两国的文化互鉴和文化交流之后,也有了自己对于如何讲好中印尼友好交流的故事这一问题的心得。第一是记录的习惯以及分享的习惯。要产生友好的文化交流首先就是要多记录,多分享。每个人都要肩负起文化交流的任务,从小事做起,文化才能更好的走出去。再小,再细微,再不起眼的事情,只要它拥有文化交流的意义,就值得被更多人看到。第二点取其精华。精华是在正确的价值观和坚定的立场之上,一切真正符合美的事物。同样,在向印尼朋友们传播我们中国的文化时,也要尊重理解印尼朋友们的风俗习惯。最后一点,应该具备加工文化的创意与能力。印尼文化首先要变得有趣起来,才有可能被更多人看到。
印尼自媒体创作者林宜龙(Steven Howard)称,作为有机会在中国上学的人,他感到非常自豪和高兴。他说:“我在中国生活了将近8年,并有机会与中国伟大的艺术家合作,成为印度尼西亚和中国的文化桥梁。2年前,我开始了制作公司的业务,帮助中国公司制作本地内容并为印尼公司树立品牌。通过抖音,我也经常分享印尼文化,我希望我能成为两国的文化交流桥梁。”
来自上海外国语大学印度尼西亚语专业的大三学生叶真真针对如何加强中印两国青年交流合作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叶真真于今年三月份通过印尼教育部奖学金面试,来到印尼国立巴查查兰大学进行留学交换。她认为学习对方国家的语言,促进语言交流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可以为未来的合作和交流打下人才基础。其次,青年人可以通过文化交换项目、学术交流和志愿服务活动来增进中印尼两国关系。此外,由于中国文化和印尼文化有着很高程度的交融,共同举办文化节庆活动,庆祝两国的传统节日,可以通过文化体验增进两国人民的情感纽带。
在印尼从事自媒体工作的张雪飞称:“作为中印尼两国友好交往的见证者和参与者,青年肩负着时代的责任,有责任记录这段友谊,同时也应当承担起国际友好交流的重任,为中印尼友好交流添砖加瓦。同时,她鼓励更多的青年朋友加入到中印尼友好交流的行列中来,共同为构建和谐世界贡献自己的力量。
随后,中国媒体代表中国新闻社印尼分社李志全、 印尼媒体代表安塔拉通讯社记者Asri Mayang Sari,以及另一位自媒体华人代表林宜龙 (Steven Howard )分别从自己的角度分享了媒体在推动青年交流互鉴、华人自媒体在做好不同文化交流使者等方面的经验和想法,引起与会代表团共鸣。
此次交流活动促进了中印两国媒体、青年分享文化交流经验,鼓励了两国媒体、青年共建友谊的桥梁,积极宣扬中国—东盟文化往来方面的优势,为未来两国媒体、青年在共建“一带一路”时发挥无限潜力创造机遇。(中国日报网) 【编辑:陈海峰】